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医学评论 > 误诊 > 研究
编号:10160903
疾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(续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3年3月13日 《中国医学论坛报》 2003年第10期
     (续2003年2月27日23版)

    五、没有根据实验室监测及时采取措施

    例 男性患者58 岁,因冠状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后给予抗凝治疗(进口华法林)。用药中监测INR 有2次超过指标但医师未减药,患者死于脑出血。

    本例教训:在应用抗凝剂尤其是肝素、香豆素类(如华法林)治疗时,一定要严密监测凝血指标,以免发生出血的不良反应。本例的经治医师虽然进行了监测,但未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,无异于不监测。

    六.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了解或未引起重视

    例1. 男性患者48岁,发现高血压1年,服用降血压药(某种β受体阻滞剂)治疗。患者常感胸闷气短,某日突然晕厥。查体示“血压不高”,心率34次/分。血气分析:血氧分压46 mmHg。暂停服降血压药。心脏科医师建议安装起搏器,并建议在神经内科就诊。患者在神经科检查,除血压150/95 mmHg外,未见其他阳性体征。医师改用其他类型降血压药,以后未再出现心慌、胸闷,心率 74次/分,复查血氧分压85 mmHg。患者至今正常工作。

    本例教训: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一类药物进行治疗时(不仅只是降压治疗),应考虑到其减缓心率的不良反应。用药后应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,尤其遇到个别敏感患者时,应能够及时发现、及时停药,避免发生严重后果。

    例2. 男性患者38 岁,自小有癫 大发作,服苯妥英钠、卡马西平治疗。因癫 发作频繁、头晕、走路不稳、经常摔跤而入院治疗。入院后医师增加卡马西平剂量,症状仍不见缓解, 3周后出院。出院诊断:①癫 、②前庭神经元炎。出院后癫 发作及摔跤更加频繁,再次到门诊就诊。专家门诊查体发现:双眼水平眼震颤,走路不稳,指鼻、轮替试验、跟膝胫试验等共济试验均阳性。双下肢可见多处摔伤后的皮下瘀斑。急查苯妥英钠、卡马西平血浓度,结果卡马西平血浓度明显高出治疗量范围。立即给予补液、利尿,调整抗癫 药。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,2周后症状缓解,继续调整抗癫 药。随访1年,患者癫 控制理想,未再发生走路不稳、摔跤等现象。

    本例教训:抗癫 药物苯妥英钠、卡马西平应用过量时,会发生前庭、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不良反应,尤其是二者合用时更易发生。而且抗癫 药物过量时,癫 不仅不能得到控制,反而会加重。本例的经治医师未能想到上述不良反应,也未给病人进行血药浓度检测,同时还给患者增加抗癫 药物剂量,致使症状加重。未完待续, http://www.100md.com(北京天坛医院 龙洁)